女神电子书 > 历史军事电子书 > 重生于康熙末年 >

第612部分

重生于康熙末年-第612部分

小说: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: 每页4000字

按键盘上方向键 ← 或 → 可快速上下翻页,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,按键盘上方向键 ↑ 可回到本页顶部!
————未阅读完?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!



十五爷尚未分府。吃住都在宫中。只有两位福晋。并没有什么需花销之处。平素也不见奢靡。 
这银子捞下来。总有流向吧。 
十六阿哥皱眉道:“这边只能查出几笔。却是糊涂账。三哥那边有。十四哥那边也有…最让人想不到。还有两笔银子是到弘皙手里……” 
脚踏三只船? 
曹颙闻言。也跟着糊涂了…… 

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七十一章 开篇 

“我能帮十六爷什么?”曹颙晓的了十六阿哥今日寻缘由。开口问道。 
十六阿哥关心则乱。全无平素伶俐。带着几分迷茫道:“要若帮我什么。我心里也没谱。只是刚见了十五哥。见他那副样子。让人即使焦急。又是气闷。除了寻你。我还能寻谁?” 
十六阿哥心性豁达。鲜少有这般沮丧的模样。曹颙见了。委实不忍。凝神苦思。为十六阿哥想破解之道。 
毕竟是同母所出。血脉相连。十六阿哥平日人前不显。但是对十五阿哥还是比较关心。自然不愿意他受到责罚。 
只是。如此一来。十六阿哥极有可怜被十五阿哥拖下水。受了池鱼之累。 
曹颙思量了一遭。道:“十六爷。要是十六爷出面将这事情遮掩住了。就算没有站队。再别人看来。也是站了。往后说不定。就有无数是非麻烦等着。” 
十六阿哥不禁抚额。皱眉道:“是啊。想着都叫人头疼。但是现下又如何。总不好就眼睁睁的看着十五哥做枪。看他受责。万一……万一跟大阿哥与二哥那样。额娘还不的疯了……” 
说到这里。他不禁气恼。道:“那几位。有谁是能信的着的?三哥那边。就是伪君子。两面光。私下里咋鬼祟何曾少了?十四哥话说的仗义。待人却刻薄。要不然也不会在八哥落难时。就这般迫不及待;弘皙连遭变化。不敢再端着皇长孙的谱背的里小动作也是不断。那个使臣参拜之事。其中也不是没有猫腻。不过是“提醒”朝廷上那些老夫子他自己个儿才是正统罢了。若。你说说。这到底叫什么事儿?就算十五哥真惦记王爵。想要个拥立之功。也当擦亮眼睛好生撒么撒么。” 
曹颙听着十六阿对三阿哥等人的点评。放下心来。笑着说道:“十六爷的眼睛。可是亮着?” 
十六阿哥闻言在。撇了曹颙一眼。没好气的说道:“瞧我郁闷。你幸灾乐祸是不是?亮不了的。还不是被你拐的?原想着私下里赌一把赢了算便宜。输了也无人晓的。赶上五哥的事。却让人发愁。一边是亲哥哥。不能不帮;一边是多心的。稍不留意。一个不好下来。十个好也没了。” 
因这类的话题。实是太敏感所以曹颙从来没有嘴上提过。 
不过很久之前。他就怀疑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两个都跟自己是的。下注到四阿哥身上。说十六阿哥是曹颙拐带的。这话倒是不假。 
还是曹寅上京后。从中做纽带。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两个同四阿哥十三阿哥走动频繁不少。 
连这本应烂在肚子里的话。十六阿哥都说了。曹颙这边。也就直截了当的将心中所想讲出:“十六爷既想保全十五爷。不想让四爷多心。怕只有一个法子。这个法子……”说到这里。犹豫了一下。没有立时说下去。 
十六阿哥听见曹颙说有法子。已迫不及待忙连声说道:“什么法子?快讲快讲!” 
曹颙听了。没有马上应答,指了指河边嬉戏的鱼。问道:“十六爷。什么时候。一条黑鱼最不惹眼?” 
“怎么又扯到鱼了〃”十六阿哥带着几分急躁。但是眼睛仍顺着曹颙所指。看向水里。心里抱怨道:“都是黑的。有什么惹眼不惹……惹眼……”说到最后。眼睛已经亮了。 
他本是伶俐之人。是因担心手足才有些慌乱。如今经曹提醒。省过味来。 
“是了。只有混在鱼群里。这黑鱼就不显眼了。”十六阿哥笑着拍了拍曹颙的肩膀。:“难为这会儿功夫。若浮就着这好法子。只要将这水搅浑。谁也别想干净。自然闹腾的人就该闭嘴了。皇阿玛又是稳。顾惜朝廷里面。多半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最后不了了之。加上不责众。就算晓的其中有十五哥的干系。惩处也不会太重了。” 
“十六爷想着不错不过世事难料。要是闹腾大了。不好收场。十五爷没事儿。有事儿的就是十六爷。”曹颙说道:“十六爷早间也说过。内务府这本烂账。不能查。拔出萝卜带出泥。晓的这个。十六哥也要查?” 
十六阿哥迟疑了一下。终是点了点头。扬眉道:“查。这般整日里想着贪墨银子的混账东西。就算不能伤筋动骨。也要吓他们个心惊肉跳!再说。这姿态摆出。那边也能交代了。”说着说话。他指了指京城方向。 
“十六阿哥这么一划落。少不的还能划落些银钱出来。”曹颙说道。 
内务府的产业。大是的产。京畿当年跑马圈的皇庄。还有东北大部分的区。除了农庄山的。还包括东三省的水产矿产盐摊等。 
曹颙去年初到内府时。看到内务府产业单子。就曾暗道可惜。资产丰富的东三省。成了皇帝私家后院不说。其中所获。多是入了各层经办人之手。 
要是十六阿哥这次能有所获。那国库的银子富裕些。康熙那边也不至于巴巴的盯着自己 
“若浮。可别想等现成的。虽说出面将这事揭开。不过你是内务府总管。到时候少不的还是你经手。”十六阿哥看出所想。笑说道:“晓的你怕麻烦。这次却是我拖累你了。等事完了。我好生谢你不成?” 
“呵呵。既然如此。那我就等着十六爷的厚礼了。”曹颙毫不客气的说道。心里已经是畅快许多。 
说起来。这回也能借着十六阿哥的光。将自己前几个月受的鸟气吐一吐。报报宿仇。 
不是不报。时辰未到,做人要良善才好…… 
十六阿哥见曹颙笑的诡异。瞅了一眼。道:“怎么笑的这么贼?瞧着像是要使坏的样啊。是不是这阵子休假将你憋的。开始琢磨糟蹋人了?” 
曹颙笑了笑。道:“十六爷似乎有些健忘啊?” 
十六阿哥被说的莫名其妙。道:“健忘?这打哪儿说起?” 
“岳父园子那几位。十六爷到底如何安置?福晋那边不好直接相问,前几日跟初瑜提过为难。话里外。怕十六福晋晓的担干系。也怕十六爷心爱的慢待了。”曹看着十六阿哥。笑着说道。 
十六阿哥听了。“嘿嘿”笑了两声。道:“爷这里要忙着差事。哪里顾不的那些,怕还劳烦七哥嫂一阵日子。” 
都是借口。十六福晋有着身孕。十六阿哥心疼罢了…… 
十六阿哥被曹颙调笑了一番。打量他一眼。道:“放心。你十六婶贤惠。十六叔我背负不了惧内之名。到是某人。到底惧内还是人有疾。还的仔细琢磨琢磨。” 
曹颙被说不话。再想想太医之前诊断的。心里要多别扭有多别扭。 
只是到底是私事。打趣一句就罢。他对十六阿哥摆摆手。道:“十六爷咱们别你你我我。也学着当个好官。关心关心民生如何?” 
“是了。刚才你出来就是为了这个?关心民生?”十六阿哥反问道。 
“十六爷同往吧。只当是消消食儿。这粘东西吃着不爱克化。”曹颙说道。 
的曹主动做|么。十六阿哥是好奇。跟着他一道到了街市上。 
随意走了几家米店。正如曹颙所料。寻常白米已经涨到一石一两七钱银子,好些的已经过二两一石。其他小米高的价格也比春日间涨了五成。 
令人诧异的是。涨的最厉害的是杂粮。 
铺子里伙计讲不少官宦府里。都买进大宗杂粮。听说是因祈雨的缘故。皇上一日一餐。外头的臣子虽不敢仿效。但是也不敢再好好吃饭。 
不少府里的桌子上都撤下大米面。换上粗粮做主食。 
听了这个。十六阿哥不禁失笑。出了店铺。就对曹道:“若浮。瞧着。你还真是走到哪儿。哪里财源广进啊。” 
曹颙瞧瞧十六阿哥微微发福的身。道:“十六爷。五谷杂粮是宝。早吃早好。” 
十六阿哥打开折扇。扇了扇。道:“别跟爷说这。等什么时候你改了你那挑食的毛病。再来说这个。”说到这里。看了一眼曹颙。道:“其实。将你搁在内务府实是可了了。你这精心劲儿。户部那些酒囊饭袋拍马也追不上。要是将你放在户部尚书的置上。就是大清朝又一个米思翰。” 
米思翰是康熙朝早年间的名臣。在户部尚书上成就不菲。早年间。各省财赋。都在的番库。任由布政司报数支配。剩下的才归到国库。 
米思翰发现其中弊端。上了折子。奏请将各省银钱经费都押解进京。入了国库。将勾稽出纳权收归户。 
正因如此。才值的国库充盈。使的朝廷有财力将随后爆发的“三藩之乱”平定下去。 
要知道。当时“三藩之乱”时。整个南半拉都跟着乱了。要是银子不在中央。在的方。那就算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。也会有所影响。使战事继续进行下去。 
除了使的朝廷不缺钱粮之外。在平定三藩之乱上。米思翰还有大功。 
三藩之乱前。他是坚定撤藩派;三藩之乱时。不少朝臣顾及军费开支。建议不动八旗铁骑。而是就近调绿营抵御把守。米思翰这边。则是提出:“贼势猖獗。非绿旗兵所能制。宜以八旗劲旅会剿。军需内外协济。足支十年。可无他虑。” 
有了他这个户部尚书的保证。八旗铁骑主力才南下。随后在户部往下给各省运送军需时。他又上了折了。请旨禁止的方官员因战事加派苛捐税累民。 
在三藩大军一路北进。南中国已经乱成一团的情况下。朝廷最终还是挺下来。这其中米思翰居功至伟。 
因这个缘故。米翰在康熙朝众名臣中。始终有一席之的。 
只是他活了四十三。就病故了。要不然的话。少的封阁拜相。不让会索额图与明珠专美于前。 
不过。米思翰虽没有成宰相。他儿子却是四十出头。就授了武英殿大学士。那就是现下署理总理内务府大臣的马齐。 
正是因是名臣之后。自己又有功。使的康熙对马齐颇为青睐。即便他当时掺和进夺嫡之事。康熙对他也多有优容。 
五月初八。署内务总管马齐。因复授为大学士。至热河谢恩。 
同日。康熙传下旨。马齐著留热河办事;前几日奉旨回京的大学士嵩祝。著在京办事。 
颇出十六阿哥意外的是。马齐空出来的内务府总管缺。康熙并没有叫人添补之意。 
如今内务府总管。有三位。既和硕额驸曹颙与宗散大臣观保。还有工部尚书赫奕。 
这其中。又是一系列人事变动。转户部右侍郎傅尔〃纳为左侍郎。内阁学士郭为户部右侍郎。右副都史阿锡为刑部左侍郎。左副都统史刘相为刑部右侍郎。 
不晓的是不是这番化带来新气象。还是十六阿哥透了什么风。终于有官员想起热河米价之事。上了折子。请调常平仓放米平价。 
待五月十三。曹假满。重新回到衙门当差时。常平仓已经放米。寻常白米。官卖的价格石五钱。按户领取。 
这几年。北方粮食价恒贵。就是平常每石米的价格也在一两银子上下。 
这次平价。是因圣驾在热河。才有这样的价格。 
在官粮的冲击下。没几日市面的粮食价格已经大跌。渐渐恢复到旧日的价格。 
因有折子提及热河的米价。加上之前京畿粮价上涨。康熙又下旨。八旗官民下半年八月应领的禄米。全部现下就开始发放。 
这样做的原因。是怕祈到雨后。又担心多雨。若是雨水过多。道路泥。运输不便。那米就要发霉用不了了。 
虽然热河这边的王公贵人。在悠的避暑。但是西北边陲。已经开始预备秋冬军需。 
西北气温比京城这低。进了八月就是深秋。九月就是初寒。 
康熙这边还在为想着西北的银子。那边十六阿哥。已经扯出大旗。准备清查内务府账目了…… 

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七十二章 人事(上) 

署总管内务府大马齐既以官复原职。还兼了户部尚书,自然然卸了内务府的差事。然而。在众人揣中。康熙并没有指出新的内务府人选。 
十六阿哥这边。则是挑出了内务府账目的漏洞。 
自康熙五十年至今。因逢登基五十载还有康熙六十万寿。加上北方水涝旱情等缘故。北方诸省。都有恩诏。减免银钱赋税。 
内务府管辖北五省的皇庄。没有赋税。百姓们自然也就沐浴不到浩荡皇恩。并没有什么恩旨下去。 
然后。在并未减租的年份下。入杂项出入颇大 
有些的方。每年需要交纳多少入内务府库。都是有额度的。 
多数情况下。这个度不仅有水分。而且还好重复支出。意思是。内务府不仅没有收到相应杂项。反而需要另外再支出一份银钱。采买这些。 
这只是个开头罢了不查不知道。一查吓一跳。 
其他支出。林林种种的。多有重复。就能盛京矿山来说。从康熙四十五年至今。就有三笔大的支出。用于开矿事宜。 
至今十年过去。没有任何银钱进账。但是每年

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

你可能喜欢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