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神电子书 > 历史军事电子书 > 重生于康熙末年 >

第194部分

重生于康熙末年-第194部分

小说: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: 每页4000字

按键盘上方向键 ← 或 → 可快速上下翻页,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,按键盘上方向键 ↑ 可回到本页顶部!
————未阅读完?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!




不知为何,曹颙想起初到京城时柳芳胡同的惨案与塞外草原上的黑影,都是有着相似点,表面上看起来太子嫌疑最大,但是仔细想来,却不尽然。因为,这样做的结果,对太子往往是得不偿失,只是一次次地太子推向更尴尬的境地。

想起康熙的那些个儿子,连带与他关系最亲近的十六阿哥胤禄在内,哪个不是人精?九龙夺嫡,九龙夺嫡,太子处于守位,处处被动,以一敌众,哪里是这群弟弟的对手?

虽然不知具体月份,但是太子“二废”是康熙五十一年这点,曹颙还记得。

如今,已经是四月下旬,曹颙想到父亲曹寅,虽然家书中提到一切康健,但是实在放心不下。他很是担心父母为了不让他担心,再隐匿病情什么的。

为了以防万一,曹颙派回江宁当差,给那边的管家曹元也写信嘱咐,织造府之事,其他不论,但凡涉及到曹寅患病的,一律不许隐瞒。

就是李氏,原本

夏前北上,到州来照看初瑜生产,都被曹颙去信给往没有这种感觉,但是曹颙如今既盼望这一年早日过去,又怕曹寅避免不了病逝的命运。

金鸡纳虽然向康熙求下,但是毕竟只有一份。曹颙想想,还是不放心,又去信给广州的魏信与郑海。看看能不能寻到其他西药;就是京城这边,曹颙也给十六阿哥去信,看看是否能够再备上一份金鸡纳。有备无患,总是好的。

四月二十四日,康熙奉皇太后避暑塞外,命太子、五阿哥、八阿哥、九阿哥、十四阿哥、十五阿哥、十六阿哥、十七阿哥随驾。是日、自畅春园启行。

临行前,就山东民乱之事,康熙下了旨意,内容如下:

山东布政使司布政使侯居广虽有听许财物情弊。然无贪婪实迹,应照律革职杖流。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李发甲不能查拏本司包揽情弊,殊属溺职。应降三级调用。山东布政使司布政使蒋陈锡虽不知情,但失于觉察。应降一级调用。侯居广系旗人,原应照律革职杖流准其折赎,因负恩背义免折赎。李发甲降三级。从宽免调用。

蒋陈锡降一级。从宽免调用。

旨意中半句没提及民乱。但是山东三大宪却是一个都没跑了,都受了斥责。

除了这个旨意。康熙还命吏部,就这次山东民乱涉及的道、府、县主官逐一排查,但凡有“纵匪”之举的,俱都革职查办。另外,户部山东司郎中因失职,革职查办。

虽然这个郎中心中冤枉不已,但是也没法子,毕竟从山东调粮也是激起民变的原因之一。只是倒便宜了员外郎彭铸,升到员外郎任上不过半年,因“办事勤勉”又升为郎中。

曹颙去年完结户部差事时,曾举荐过留在福建司的傅显功补自己地缺。因此,傅显功也是到了员外郎任上没两月,便又升为郎中。

傅显功与彭铸虽然一个性子安稳些,一个性格跳些,年龄又相差来十来许,但是毕竟在福建司做了近十年的同僚,私交甚好。

偶尔凑到一起,提起曹颙来,傅显功与彭铸都心存感激。若是没有曹颙的举荐,他们两个想要从正六品熬到正五品,少说还要一两任。只是曹颙身份显贵,虽然年少,但是前途不可限量,使得他们没法子回报这份恩情。

*

五月初六,州,道台衙门外。

随着“劈里啪啦”地炮竹声响,红红的纸屑落了一地,烟雾缭绕中,透着浓浓的喜庆。魏黑摸着昨日刚刚剃的光光的下巴,脸色很是不自在。

曹颂在旁,笑着打趣道:“怎么,新郎官这是害臊了?”

魏黑憨笑两声,瞧着曹颂说:“二公子无需笑老黑,有二公子害臊那天!”

曹颂不服气地“哼”了一声:“娶媳妇,有什么大不了的?”说到这里,挑挑眉毛,压低声音道:“莫不是魏大哥心里害怕了,怕香草嫂子瞧不上你这黑面皮?”

小满在旁听了,笑着凑趣道:“是了,是了,要不这么着,我去寻盒粉来,帮着魏大爷装扮装扮!”

魏黑忍不住给他一个排头,自己也忍不住笑出声来,是真心的欢喜。

今儿是魏黑迎娶香草的日子,活了三十多岁,却是头一次成亲,要说不紧张那是假的。除了紧张,剩下地尽是期待,虽然不是没见过女人的毛头小子,但是这次却是要有自己的女人,多多少少还是存了安生过日子地盼头。

前些日子,京城转来魏白的信,芳茶正月十五生了个大胖小子,因正好是上元节,吃元宵地时候,小名就唤“元宵”,大名还没定,请曹颙、庄先生与魏黑这边帮着想个好的。

毕竟是魏家长孙,曹颙与庄先生不愿越俎代庖,便请魏黑先想几个,大家再从中挑选个寓意吉祥的好名字。

魏家有后,又回乡开枝散叶,魏黑感触颇深,对这个大侄子也不禁寄予厚望。想着兄弟说过,要让孩子学文习武,出人头地,光耀门楣,他便拟了“耀祖”、“成龙”、“青云”、“伯武”这几个,请曹颙与庄先生最后帮着敲定。

曹颙与庄先生两个都不约而同地认为“耀祖”更大气些,魏家兄弟没有父母亲人,就是在家乡也没有亲近地父系族人,往后兄弟两个地孩子,要跟着“元宵”地名字起,“耀”字吉祥不说,男女皆宜。

结果,就定了“魏耀祖”这个大名,曹颙叫紫晶准备了各式贺礼,让人一并送到河南去。香草虽说没过门,但是因与芳茶交好,也准备了金银镯子给孩子补百日礼。

因婚期是一个月前定下的,给江宁那边去了信,芳草地娘张根家的没来,与李氏告了假,打发芳草的大哥大嫂过来嫁妹子。

魏黑的新房,安置在西路这边的一处院子,收拾得也很是齐整。

香草的嫁妆,有哥哥嫂子打江宁带来的;曹颐听说消息,自京城让人捎来的,初瑜与紫晶这边,帮着准备的。林林总总地算起来,足足二十四抬。曹颙早叫吴茂带人比量着魏黑的新房,打了十二样家具,将嫁妆凑成三十六抬,,看着甚是体面。

锣鼓喧嚣中,一身红衣的香草从东院出来,上了花轿。花轿在城里转了一圈后,又回到道台衙门,在西院落轿。

第六卷 清平乐 第二百二十七章 暑热

城,金鱼胡同,十三阿哥府。醉露书院

十三阿哥在园子空地上练了两套拳脚,活动活动筋骨。今年圣驾去塞外,年长阿哥里,只有三阿哥、四阿哥、十阿哥与他没有随扈。因去年也是如此,今年他本就没抱指望,眼下倒比去年心境平和许多。

十三阿哥从小太监手中接过毛巾,擦拭了脸上的汗。如今,进了六月,越发热了,他思量着是不是叫人早晚在各处院子里多洒几遍水。大人还好说,几个小的怎受得了。想到这些,他不禁又一阵烦闷。

京城各王府皇子府都是按照品级,由内务府统一供冰的。如今,十三阿哥已二十六岁,虽然分府一年多了,但是却至今未有封爵。

按照规矩,皇子到了十五岁,就由宗人府题请爵级。如果奉旨“暂停封授”,则隔五年再行奏请。在满清开国初,太宗皇太极分封诸兄弟与诸子时,曾提过“赐爵之本意,酬庸为上,展亲次之”,因此皇子的品级在宗室品级中未必最高,有的仅封为贝勒、贝子、国公。

从顺治朝开始,因满清入关,以少数满人统治庞大的汉人,所以特别在意皇室内部的团结。顺治也好,康熙也罢,将兄弟们都封了最高的爵位亲王。

康熙皇子众多,对皇子的分封比较集中,第一次是康熙三十七年,从大阿哥到八阿哥止;第二次是康熙四十八年,到十四阿哥止。只有四个等级,贝子、贝勒、郡王与亲王。

第一次因十三阿哥年纪还小,没封爵也是情理之中的;第二次却是因“一废太子”之事失了圣心,被排除在封爵皇子之内。

想到爵位之事,十三阿哥想到向来有些好强的瓜尔佳氏。

瓜尔佳氏是十三阿哥的侧福晋,郎中阿哈占之女。跟十三阿哥最早,是大格格与大阿哥之母。她是康熙三十九的年的秀女,被留了牌子,指给十三阿哥为侧福晋,康熙四十年年底入阿哥所,至今已经十余年。

十三阿哥想想诸位哥哥的爵位。皇父既是不喜自己,就算是封爵,应该也是最低等地固山贝子。到那时兆佳氏作为嫡妻,有个贝子嫡夫人的名位;瓜尔佳氏是贝子侧夫人。

皇子侧福晋,虽没有正式品级。但是名下的分例确是很高的,像冰、水这些内务府有条令专供的,谁还敢克扣了去?那些人,虽然势利,却也只敢按照“规矩”增减。这冰啊、水啊的,可不像米粮锦缎那般,分开府与不开府。

瓜尔佳是大姓。出了不少地嫡福晋侧福晋,若是瓜尔佳氏成了贝子侧夫人,在她的堂姐堂妹面前定会觉得丢了颜面吧?

十三阿哥突然有些意兴阑珊,别说是瓜尔佳氏,就是自己过着这半圈不圈的生活,归根结底,也是因没有脸面去面对别人若有深意的目光。

其实,他心里是想出京转转的。毕竟以前每年随扈也好。跟着哥哥们办差也好,一年里也大半年在外头。如今,却是整整三年半,没出京过了。醉露书院

按照祖宗规矩,诸王公府邸均建于京师。“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”。十三阿哥虽没正式地爵位,但是单单一个皇子阿哥的身份。便注定了他无法自在。

听到脚步声响起,十三阿哥转身望去,是兆佳氏身边的丫鬟碧春。

碧春手里端着个托盘,轻轻俯了俯身子,道:“爷,福晋让奴婢给爷送绿豆汤来!”

十三阿哥伸手将托盘上的翡翠碗端起,望着漂浮在汤上的冰核,想起去年四阿哥的劝慰。

是啊,冰终会化的,却不知是何时。毕竟,还有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这句话。

喝了半碗汤,觉得胸口畅快不少,十三阿哥问道:“福晋还在富察氏房里照看?你们也劝着些,别让她太累了!”

碧春应声下去了,十三阿哥想起后院这些女人,不禁有些头疼。

富察氏半月前小产,流下一个六个月大地男婴。这下是又伤心,又伤身,病的不成样子。已经将养了半个月,还是不见大好。

十三阿哥想着之前兆佳氏提过账目银钱之事,琢磨着是不是向四哥开口借银子,别的还好说,这没银钱寻药的话,富察氏这头可怎么办?

正要回房换衣裳,就见小太监来报,上个月派去山东的管事张福远回来了,同回来的还有山东锅烧庄子的管事张福生,都在前院求见主子爷。

十三阿哥忍不住露出一丝苦笑,虽然不用上朝,但是因烧锅引起的山东民乱他早已听说。

真是“屋漏又逢连天雨”,这越是倒霉时,越是事事不顺当。民乱最后集中在兖州泗水县,正是十三阿哥门下包衣张福生去办烧锅庄子地地方。想起兆佳氏满是期待地神情,十三阿哥实在不忍心告诉妻子山东之事。去年张福生带去山东的本银,大部分都是兆佳氏的嫁妆银子。

前院偏厅,张福生与张福远两兄弟正低声说话,见十三阿哥进来,都跪下请安。

十三阿哥

叫两人起身,见他们兄弟虽然略显疲色,但是并不像样,稍稍放下心来。原本还担心这兄弟两个,为了烧锅庄子,与人发生争执。

张福生不肯起来,叩头道:“爷,奴才无能,庄子……庄子叫那些乱民给烧了!”

十三阿哥心里早有准备,并不意外,微微皱眉,问道:“人手可有伤亡?听说泗县乱匪最为猖獗?”

张福生满脸惭色道:“有两个酿酒师傅,上了岁数,没跑出来,烧死了!”

十三阿哥点点头,正色道:“人不能白死,毕竟是给爷干活的,抚恤要优厚!”

张福生应道:“爷放心,每户八十两银子,奴才进京前已经交代清楚了!”

十三阿哥摆摆手:“行了,行了。起来吧!这一年不见,你倒是学会守规矩了!”说到这里,又问张福远:“到了州了,郡主与曹颙可还好?原以为你五月初就能回来,耽搁在泗水了?怎么看着黑瘦许多?”

张福远笑着答道:“回爷地话,奴才四月二十就到了州。醉露书院给郡主请了安,瞧着气色甚好,七爷府上与江宁曹家那边都有嬷嬷在跟前照看。就是曹爷,看着也甚是清闲。奴才原本要返京地,让曹爷开口给留住了!”说到这里。从袖子里抽出一个尺长的木匣子,双手递给十三阿哥。

十三阿哥伸手借了,一边打开,一边问道:“这是什么?”

一封曹颙给他地信,下边是一叠银票,十三阿哥的面色微沉,道:“这是怎么回事。你在曹家提银钱了?”

张福远忙道:“爷还不知道奴才,哪里是多嘴地?这是曹爷给的,说是去年打爷这借的,正打算派人送进京来,因奴才去了,叫奴才捎回来!先还五千两,余下的要再等等,或许年底会有些进项!”

十三阿哥想到借钱给曹颙之事。除了兆佳氏。旁人并不知晓,这才省得自己多心。

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

你可能喜欢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