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神电子书 > 历史军事电子书 > 龙啸大明 >

第338部分

龙啸大明-第338部分

小说: 龙啸大明 字数: 每页4000字

按键盘上方向键 ← 或 → 可快速上下翻页,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,按键盘上方向键 ↑ 可回到本页顶部!
————未阅读完?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!



碳揖膊换崆崞粽蕉恕9蚀松碳揖淝浚床⒎俏掖笄迥壳暗氖滓小!

多尓衮听了,也连连点头,道:“还是洪卿的见解,高人一筹。”

洪承畴接着道:“而李自成就不同了,此人流寇出身,向来无拘无束,也无人能管,而且善能四处流窜,行踪无定,虽然流寇不及商家军悍勇,但一打就散,散后而复聚,依然为乱,然而其行无定向、居无定所,所到之处,劫掠一番之后,更立刻离去,因此往往以十倍之兵相困,亦难捉拿,而且就算是被打得全军覆没,只要有一口气在,立刻又能立刻聚集一帮人马,与我大清作对。何况现在李自成手下,尚有数十万人马,一但分散做乱,必来防不胜防,因此必须趁着现在李自成新败,一鼓作气,将其彻底消灭干净,永绝后患。”

顿了一顿,洪承畴又道:“就算不能把李自成彻底消灭干净,也要把他赶过长江,让他在南明去闹,不要搅挠我大清的地方。而等李自成把南明搅了个天翻地覆之后,我大清正好可以出兵南下,收取江南之地。”

因为洪承畴在明朝就是剿平流寇起家的,和李自成打交道也不是一回两回了,对农民军的习惯特点也是了如指掌,因此说到李自成头上,也是头头是道。

多尔衮听完洪承畴的这一番说之后,也沉思了良久,终于点了点头,道:“还是洪卿说的是。”同时心里也不由对皇太极生出敬佩之意,因为当初皇太极为了招降洪承畴,可谓是使尽了手段,甚至不惜让最心爱的庄妃出面劝降,使了一把美人计,当时也让人大感不解。而皇太极的解释是,有了洪承畴之后,清军再攻明朝,就等于有了引路之人,可以事半功倍矣。

当时多尔衮还不明白,现在才算是懂了,皇太极所说的引路,并不是指道路,而是指洪承畴了解明朝内部的情况、特点、习惯等等。就像刚才那一番话,如果不是一个熟悉明朝的人,根本就说不出来的。同时多尔衮还想起来,在何巴泰回到盛京之后,皇太极好像还派遣专人,收集过商毅的资料,难到他早就预料到了今天的事情吗?想刦这里,多尔衮也不禁出了一身冷汗,这才发现,自己确实是比皇太极差得太多了。

第三卷 离乱篇 第六十六章 新法令(上)

清朝在为商毅头疼的时候,商毅确在浙江大张旗鼓的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法令。

首先一条,就是清丈土地,重新造鱼鳞册。

清丈土地一直都在商毅的计划之中,从北京回来以后就开始进行了,只不过当时只是在杭州府进行,而现在商毅己经坐稳了浙江巡抚的位置,又挟持着大胜清军的战功,因此也在浙江省全省境内,开始全面的清丈土地。

这条法令一发布之后,立刻引起了一片怨声载道,由其是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官宦富豪人家,都是一片反对之声。其实历来朝廷要清丈土地的时候,都会遭到许多人,由其是官僚集团的反对,原因到没有别的,因为官僚集团,往往都是倾占土地的主要成员。清丈土地损害的就是他们的现实利益。因此主张清丈土地的官员,往往都会成为众矢之的,甚致不得善终。

但商家军却没有这个负担,一来是商毅在全军的威信极高,只要是他做出的正式决定,基本上没有人敢反对。而在另一方面,商家军进驻浙江的时间并不长,军队里的骨干成员还来不及在浙江购田置地,因此清丈土地也不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。相反核实土地的数目,作为收税的依据,也有利于増加商家军的收入,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,当然谁都希望商家军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。

而唯一一个既属于商家军成员,又拥有大量土地的家族就是老林家,但林之洋心里十分清楚商毅的目地,亲身回家劝父亲,主动交付自己家里的土地实数。

这个时候林正朔也终于显示出一个老商人清醒的判断力,知道和商毅对抗是没有用的,因此也主动将家里所有的土地数量都上报了。并把倾占,投靠的土地也全都退还出来。何况林家的土地并不多,一共也只有一万多亩,只能算一个中上等地主,就算全交出来,损失也不大,相反还能借此修复和啇毅的关系。

林家这一带头,其他反对的人也都无计可施,现在浙江的一亩三分地都是商毅说了算,就是朝廷也要让商毅几分,因此也只能认命。

虽然也有几个死撑不放的官宦人家,还以为自己家里有点势力,因此拒绝配合清查土地的工作人员,还有人抠打工作人员。而这一次商毅可也不客气,不配合的立刻全家查封,打人的一率关押,扔到矿场去作苦力。杀了几只鸡之后,群猴们果然就都害怕了,都老老实实的配合起来。

其实商毅并不是要抢占土地,而是查清土地数量,做为收税依据,多产多收、少产少收,使收税分布尽量公平合理。对一些实在分不清产权归属的土地,就由商家军出钱购买。而查实的多余土地,也都分给无田的百姓,同时商家军还出资购买了一批土地,使每一个农户基本都能分到二十亩土地,能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。但分配到土地的农户将分期十年偿还。

当然清丈土地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,也不是能在几个月内完成的,商毅也没有多的时间来管,而是由商家军刚成立的土地司来俱体付责,并且让李岩重点关注。同时又让监查司严密监查在清丈土地的过程中,是否有营私舞弊的行为。

不过商家军目前在浙江省还是实行三年免税的政策,因此虽然大户都反对清丈土地,但所有的农户却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,因此也都衷心的拥护这项法令。

第二条就是商业税。

其实明朝的实际商业税并不高,明初所定三十而取一的税率,一直沿用到明末都没有变。但在实际的操作中,各地都设有自己的税关,名目繁多、税卡林立,几乎达到雁过拔毛的地步。因此一般的商人,根本经不起这样重重征税,只能找官员依附,形成了官商结合的局面,但有了官员在背后撑腰之后,商人连正常的税收都敢于拒交,结果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。

因此商毅首先禁止浙江省内各地私设税卡,进入浙江省的商品只用交纳一次入浙税,就可以在全省内通行无阻,但无论商人有什么背景,入浙税都必须要交,绝不能减免。而出浙的商品也是同样,同时也对商品进行了细分,使各种类型的商品,都有自己的收税标准,也减免了许多在俱体实施中的可超作的行为。

这一项自然也引起了浙江大部份商家的反对,因为他们都是在官府背景,根本不怕各地的税卡。但商毅的态度也十分坚定,要么接受,要么就别在浙江做生意,反正在浙江实实在在做生意的商人也有不少,没有他们还可以少许多麻烦。而在商毅的强硬态度下,绝大多数商人也只能选择屈服。

不过商业税的内容还不仅仅是如此,还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:鼓励民间资本办厂,投资实业。

在中国古代,商人几乎都是和生产分离的。商品的生产基本都是由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者来完成,而商人的作用就以低价从手工业者那里买来产品,然后转运到其他地方以高价出售。因此中国的绝大多数商人都属于流通型商人。

这样一来就没有人会去想怎样提高生产技术,改进生产方法,降低生产成本。商人所做的就是拼命压低收购产品的价格,而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者因为力单势薄,不可能和商人抗争,也只能甘受商人的压窄和剥削。结果就造成中国的社会生产始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,而无法将手工业和农业彻底分离,形大规模的社会化手工业生产,也就是资本主义荫芽发展。因此中国的商业行为始终都无法达到摧毁小农经济,把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阶段的作用。

当然在另一方面,因为大规模的社会化手工业生产就意味着大工厂大企业的出现,这也就是历代的统治者都不愿意看到“聚众”情况,因此聚集大批工匠一起工作的情景,一般都只能在官办,或者是有官府背景的生产作坊里出现。在另一时空里的清朝,甚至规定三十人以上的聚会都要通报官府,在这种情况下,也根本不可能完成社会分工、手工业和农业彻底分离的革命。

同时由于流通型商人没有自己的产业,因此也缺少大局的是非观念,造成他们有奶就是娘的观念,不惜把中国的物资到买给敌对的势力,以赚取厚利,而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,往往就是他们最先投靠外敌,这个时代的所谓山西八大皇商,还有后世的一批买办商人都是典型的代表。

商毅当然希望能够尽力改变这种状况,而且也做过不少偿试,他在杭州就开了不少大规模的手工工厂。但尽靠商毅一个人来做是不够的,而且他开的工厂也同样带有很重的官府背景色彩,对推动资本发展也有现,必须把民间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才行。

因此商毅在制定的商业税中,把对生产作坊或工厂实行减税,做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定。将生产作坊或工厂分为五个等级规模,做为减税的标准。生产作坊或工厂的等级规模越大,减税的比例也就越大,最大的生产作坊,允许达到两千人以上,而减税率也达到了四成。

主要的目地就在于希望利用税收的调整,来限制流通型的商人,而鼓励他们转型成为生产型的商人,这才是最重要的一步。当然对生产作坊的管理、注册、生产调控、收税方式和标准,也有一套十分详细的规定,以防止生产作坊或工厂为了获得高的减税率,而虚假的扩展生产规模。另外也是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借办工厂来作乱滋事。

商业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内容,就是海关税收。

海关税收也将是未来商家军的一个重要税收来源,而且现在商毅己经开通了马尼拉的贸易航线,同时也取得日本和巴达维亚的通商权,因此海关的成立,也是势在必行了。

其实海关并不复杂,宋明都有类似的组织,当然是叫市泊司。海关的重点就是两个,一是制定各种商品的收税标准,分类越细越明确就越好,就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候的运作空间,另一个就是加强监督。

对第一点并不是难事,因为在收入浙税时,就己经将商品分类进行了细化处理,而且以后还可以慢慢完善。当然商毅也明确规定,结算的白银,一屡以重量为准,并且在每一个海关口发下了标准重量的砝码。

而对第二点可就有些麻烦,商毅是后世的人,当然知道海关历来都是滋生腐败行为的主要场所,而且腐败行为往往都是集团腐败,一但查出基本就是把整个海关一窝端了。而控制腐败行为的方法也不外三点:实行轮岗利,三年一换;还有是完善制度,尽量少留空子;另外就是加强监督力度,一但查出腐败行为,严惩不贷。

当然海关一但成立之后,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,就是严打海上走私行为,而这个任务也将由海军来完成。

第三卷 离乱篇 第六十七章 新法令(下)

第三条法令是有关教育的。因此也相对争议少了许多。

其实商毅一向十分重视教育,早在穆陵关的时候,他就己空开办了学校,教授少年儿童们一些基本知识。不过当时商毅的地盘小,人口也少,只开一个学校就够了,而招生对像也主要是商家军的子女为主。而现在商毅己经掌握了一个省的地方,治下的人口有五六百万,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。不仅是为自己陪养人材,同时也是为了尽可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。

按商毅的计划,教育将分小学,中学,大学三级,八至十三岁为小学,十三至十六岁为中学,十六至二十岁为大学。小学以中国传统的基本教育为主,辅以基本的数学、历史基础知识;中学则开始加入天文、物理、地理等自然学科的知识教育;而大学则进行详细分科教育,培养专业人材。

当然教育系统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甚至四五年的时间也未必足够,因此在目前首先以辅及小学为主,三年以内,争取在浙江全省实现小学的辅及。至少先让自己治下的大部孩子都能够识字,读写和基本的算术。

因此商毅要求浙江各县的教谕,在己经成立了人民公社的地方,每个公社必须开设至少一个小学,面向全社社民的子女招生。而没有成立公社的地方,则以村为单位,进行小学的辅及,力争做到每村一个小学。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,二三个村合用一个小学,并且尽可能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够入学。不仅所有入学儿童一率免费,而且小学将向学生提供教材、笔墨、纸张等文具用品,尽量不增加百姓的负担。

对于各县、州以经成立的私塾,商毅也同样承认,因为在小学教育没有辅及之前

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

你可能喜欢的